滞留在腾游客集中住宿酒店通告
- 编辑:5moban.com - 18韩布兴的科研生涯则从化学热力学理论创新开始。
而有了科研成果,通过科普的方式传播出去,得到更多的社会认知和认可,对做科研也是一种动力。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
现在通过公众号认识我们的学生能达到30%。报考的学生多了,我们就可以从中间挑选那些更好的学生。《中国科学报》:科普工作做得好,对科研机构到底有没有切实的好处呢? 成蒙: 对一个科研机构来说,你先要有硬实力,才能再考虑软实力。我们的传播让研究人员的成果出圈了,因为有更多人了解他们,再去地方开展工作,寻求合作就比过去容易了。去年古脊椎所设立了年度科学传播奖,把科研人员的科普贡献纳入了年终评奖。
渐渐地,我们在各个平台上开拓阵地:抖音、知乎、今日头条,甚至二次元社区Bilibili(B站)。其次是舆论关。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为玻色子和费米子,其中许多已被发现,而寻找新型费米子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
推动这股洪流的,正是来自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事后回忆起来,钱天感慨:实验物理学家,最重要的是搭建好的实验平台。2012年搬到M楼之后,我开始接触到更多同事,他们对我的科研思路有很大启发,让我真正意识到和不同方向的人交流合作有多么重要。次年年初,陈根富小组很快便制备出高质量样品,丁洪小组也迅速在实验中观测到砷化钽晶体中的外尔费米子行为,使得这一神奇粒子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这场竞赛中,理论、材料、实验三方面的完美合作,展现了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集团军的优势。而在年轻人的心中,这些老先生们如明灯一般存在。
寻找新型费米子的相关研究,是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引领的另一股洪流。每3年一次的评估至今已进行了6次,其中国际评估专家占60%,排名靠后的研究组可能被关停。三剑客融会贯通 据统计,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获得过各项国家科技奖26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9次。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国立物理学研究机构,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见证了中国物理基础科学研究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成长历程。
比这块招牌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栋楼几乎每天亮到深夜的灯光。石友国研究员就是一位样品制备高手。当时,翁红明等人的理论文章已经发表,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按图索骥准备实验验证,也许晚一天就会错失第一,而科学发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孵化的苏州星恒是目前国际三大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供应商之一,而物理所的锂电池研究历史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同国际几乎同步。
然而,这样一支劲旅却有着极强的危机感,不断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由于上海光源每年七八月会停机两个月,此时的钱天心急如焚。
鲜为人知的是,这其中曾出现过一个小插曲。78岁的中科院院士解思深笑称。
《中国科学报》 (2020-08-13 第4版 聚焦)。如此政策之下,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虽然规模没有增加,人才层次却大大提升。翁红明、石友国、钱天三人分属3个不同课题组,办公室恰巧在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的8楼、9楼、10楼,这使得他们的合作得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的厚积薄发,既是整体实力的彰显,也是他们坚持理论、材料、实验三剑客交叉融合的结果。这一平台正是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丁洪牵头建设的上海光源梦之线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站。基础研究的硬实力决定了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中国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研究队伍,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做出卓越的基础研究,才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言传身教、以老带新是这里的传统,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二楼的院士墙印记了辉煌的历史:严济慈、吴有训、赵忠尧、钱三强、吴健雄这些教科书般的人物都曾经在这里工作过,60余位院士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研究非晶合金的柳延辉研究员告诉《中国科学报》,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学科齐全,想找合作伙伴简单到不可思议去所网站上查看研究领域,然后直接打电话就能一拍即合。
他也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常客在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之后,2017年,75岁的赵忠贤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物理所党委书记文亚说。
投入运行以来,梦之线在外尔半金属、三重简并费米子及新型手性费米子实验观测方面都取得重要突破,这也使其引起国际同行强烈关注。我们很幸运,拥有自己的平台,才能抓住机会。
实验室小故事 一场有惊无险的国际竞逐 寻找新型费米子是近年来国际上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钱天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选办公地点有点像选学区房。继外尔费米子之后,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精诚合作,再次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观测到三重简并费米子,相关研究成果2017年6月1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为了加强国际化发展,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还引进了几个外国科学家团队,希望他们扎根下来,带动整体的国际化氛围。
到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腾飞,搭建更大的科研平台、做出更重大的创新成果也被提上日程。同锂离子电池的故事类似,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推出的每一项产业化技术,都是沉寂多年的厚积薄发:1985年组建的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稀土永磁材料供应商。
国家研究中心的逍遥派比较少,晚上11点都灯火通明,不亮灯的准是我们几个老家伙。这种评估逼着大家把工作往前赶,也让我们真正站在国际舞台上,审视自身优劣,认识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差距。
这其中不得不提样品制备。其后,一代代年轻人坚持深耕先进电池技术,并将其推向应用。
文亚告诉《中国科学报》,这说明没有基础研究的长期积累和跟跑,很难弯道超车,甚至弯道在哪都不知道。陈立泉当机立断,转向此研究方向。2016年4月,翁红明等人预言在一类具有碳化钨晶体结构的材料中存在三重简并的电子态,其准粒子就是三重简并费米子,是不同于四重简并狄拉克费米子和两重简并外尔费米子的新型费米子。采访中文亚毫不掩饰对人才的渴望,我们所有政策向年轻人倾斜,旗帜鲜明人才第一,只有这样才有出路。
文亚以2000年后获得诺贝尔奖的巨磁阻效应、光纤通信、蓝光半导体和锂离子电池举例,这4项革命性成果从原创思想出现到最终实现产业应用并被授奖经历了很长的周期:最短的19年,最长的43年。例如,在铁基超导体研究中,我国科学家在材料制备和研究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能力,作出重要贡献,但许多样品却不得不寄给国外合作者进行实验。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定位于建成世界一流的基础前沿科学中心和物质科学研究基地,综合实力在凝聚态物理及相关领域达到世界前列,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代表性组成部分和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储备力量,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铁基超导体之后,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凝心聚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洪流。
以此为目标,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突破单个PI制度,组建更大的团队,冲击更重大的创新成果,自主研制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国际领先的科研装备与平台,取得累累硕果。那么,6年之后考核不通过是否要走人?答案也是否定的。